【概况】航空航天学院(简称航院)由航空航天系、工程力学系组成。设有应用力学研究所、流体工程研究所、飞行器设计研究所、导航制导与控制研究所、空天信息技术研究所和航天电子工程研究所等6个研究所;拥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和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拥有固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流体力学和工程力学(新获批)2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并与兄弟学院共有导航制导与控制、空天信息技术等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或与兄弟学院共有)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体机械及工程、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空天信息技术等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工程力学本科专业(含工程力学方向和航空航天工程方向)。
现有教职员工81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8人(新增3人)、硕士生导师26人(新增6人);正高职25人、副高职33人。学院全年新增教学科研人员9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具有海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的4人。至2009年底,在站博士后10人。
学院全年科研经费到款313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0%。其中纵向经费2414万元,横向经费722万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中朱位秋院士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杰出青年团队项目1项。作为主要承担单位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重大项目子项目2项,973项目子课题2项。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总计10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3篇,EI收录论文46篇,论文总数与SCI论文数同比均增长近15%。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学院代表浙江大学成为依托建设单位,获批成立教育部新型飞行器联合研究中心。学院成为与铁道部共建的浙江大学高速铁路研究中心科研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院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2009年获批聘请短期外国专家项目5项。有15名师生赴哈佛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纽约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瑞典等国家的代表团和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讲学和考察访问共30余批次,50余人次。
项 目
|
数量
|
项 目
|
数量
|
教职工总数(人)
教授数(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
|
81
20
18
92
|
获国家级科技奖项目数(个)
获国家级教育奖励项目数(个)
获授权发明专利数(个)
|
0
0
2
|
SCI入选论文数(篇)
EI入选论文数(篇)
出版学术专著(部)
|
53
46
0
|
||
两院院士(人)
浙江省特级专家数(人)
浙江大学光彪教授数(人)
浙江大学求是教授数(人)
|
3
1
2
1
|
||
在校本科生数(人)
在学硕士研究生数(人)
(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数)(人)
在读博士研究生数(人)
在校读学位留学生数(人)
|
59
91
0
65
0
|
||
*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人)
*入选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数(个)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人)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人)
*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人)
|
0
2
4
5
0
|
||
应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出国)率(%)
应届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
|
100
53.85
100
|
||
研究生发表A级以上刊物论文数(篇)
|
42
|
||
*国家重点学科数(个)
*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数(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个)
*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含教学、教育基地)(个)
|
1
0
0
1
|
||
教师出国交流(人次)
学生出国交流(人次)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数(次)
|
10
5
0
|
||
科研总经费(万元)
其中国家自然基金比重(%)
其中纵向经费比重(%)
|
3136
11.16
76.98
|
||
社会捐赠经费总额(万元)
|
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