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建设

当前位置 : 首页 > 师资建设 > 人才引进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启事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于2007年1月21日成立,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为一体,秉承浙大“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把培养航空航天、工程力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型人才作为学院办学的根本任务。

学院下设航空航天和工程力学两个系,设有应用力学研究所、流体工程研究所、飞行器设计与推进技术研究所、无人机系统与控制研究所、空天信息技术研究所、航天电子工程研究所以及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七个研究所(中心),拥有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航天数值模拟与验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浙江省软体机器人与智能器件研究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事业编制教职工116人,其中教学科研实验人员90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10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9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9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

学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浙江省重点学科3个;拥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或与兄弟学院共有11个二级学科博(硕)士点,具有航天工程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工程力学和飞行器设计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

学院整体科研实力雄厚,紧密结合国家的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有重点地发展高水平的学科方向,在智能软材料和柔性结构的力学与控制、非线性随机动力学、新型飞行器及其基础理论、皮卫星及其编队技术、微波毫米波高端芯片技术等方向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为加快学院的发展,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现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优秀教师,竭诚欢迎海内外精英加盟。有意者请提供详细的个人学习、研究工作简历、未来工作设想、近五年研究成果清单(含主持或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论著,学术获奖、学术兼职情况等)和代表性研究成果的相关资料。


重点招聘学科及主要方向:

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1)动力系统的分岔与混沌
(2)非线性振动及其控制
(3)随机动力学与控制
(4)复杂网络与神经网络动力学
(5)多场耦合与智能结构动力学

2.固体力学、工程力学
(1)多场耦合力学
(2)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
(3)波动力学及其应用
(4)软物质力学
(5)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
(6)生物及仿生力学
(7)计算固体力学
(8)实验固体力学
(9)智能结构及控制
(10)结构电子系统及精密控制
(11)复合材料与结构力学

3.流体力学
(1)湍流理论及应用
(2)多相流体力学
(3)流体机械及工程
(4)水动力学
(5)计算流体力学
(6)生物流体力学
(7)空气动力学
(8)仿生流体力学

4.飞行器设计
(1)飞行器总体设计与分析
(2)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
(3)飞行器空气动力学
(4)飞行器结构设计与分析
(5)飞行器结构热防护技术
(6)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及设计
(7)飞行动力学与控制
(8)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
(9)无人飞行器技术

5.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1)发动机总体设计
(2)推进系统气动热力学
(3)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
(4)发动机燃烧与流动
(5)传热、传质与热结构
(6)强度、振动与可靠性
(7)推进系统控制
(8)新概念推进系统分析

6.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虚拟样机技术
(2)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3)集成制造与信息化工程

7.导航制导与控制
(1)无人飞行器导航与控制
(2)航空器视觉导航与制导
(3)航天器导航与控制
(4)新型导航与组合导航技术
(5)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8.空天信息技术
(1)航空航天计算工程
(2)高性能计算与分布式处理
(3)可视化与遥操作
(4)空间信息系统与技术
(5)飞行器综合控制技术
(6)飞行器测控技术
(7)微波毫米波技术

9.微小卫星技术
(1)微小卫星及编队总体技术
(2)微小卫星姿轨控技术
(3)星载综合电子系统及软件技术
(4)MEMS传感器及信号处理技术



联系人:徐老师
电话:86-0571-87952897
传真:86-0571-87952570
Email:xu@zju.edu.cn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综合办
邮政编码:310027

详情请点击: http://saa.zju.edu.cn